停牌18个月之后,曾经的“宇宙房企”等来了资本市场终章。
8月12日晚,中国恒大发布公告,公司收到联交所发出的信函,表示基于公司未能满足联交所对其施加的复牌指引中的任何要求,且股份一直暂停买卖并未于2025-08-14之前恢复买卖,联交所的上市委员会根据上市规则第6.01A(1)条已决定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。股份上市的最后一天为2025-08-14,并将于8月25日上午9时起取消股份上市地位。
中国恒大表示,公司无意就上市委员会作出取消上市地位的决定申请复核。这也意味着,2009年至2025年,中国恒大近16年的上市之路将正式终结。
数据显示,截至停牌前,中国恒大股价报0.163港元/股,总市值为21.52亿港元。这家曾经市值高达3700亿港元的房企巨头,最终以这样的局面黯然离场。
业内人士表示,退市后,恒大股票将彻底失去公开交易渠道,但清盘程序仍将持续推进。目前,境外债务重组几无实质性进展,2.44万亿元债务的分配方案仍是核心难题。中小投资者与供应商恐难逃血本无归的结局,而恒大在全国范围内遗留的未完工项目交付问题,至今仍未完全解决。
恒大的兴衰成为中国房地产高杠杆时代终结的标志性事件,其崩塌揭示了三大关键教训:过度多元化战略的致命风险、财务造假的法律反噬,以及公司治理失效的沉重代价。这一案例也印证了监管部门“三条红线”政策的必要性,为行业划定了风险边界。
从1996年创立到2009年上市,再到2025年退市,恒大29年的历程完整演绎了创业-上市-巅峰-暴雷-清盘-退市的全周期剧本,成为房地产行业高杠杆扩张模式的典型样本。其轨迹既折射了行业从野蛮生长到理性调控的转型阵痛,也预示着未来市场化、法制化将成为风险出清和行业调整的主导力量。
中国恒大主要大事件时间线
成立与早期发展
1996年:
许家印在广州成立恒大实业集团,首个项目金碧花园开盘,采用快速开发、低价销售模式获得成功。
2006年:
恒大启动全国扩张,土地储备激增,为后续上市铺路。
上市与高光时刻
2025-08-14:
恒大成功在港交所上市(代码:03333.HK),发行价3.5港元,首日收盘涨34%至4.7港元,市值超700亿港元,成为当时内地最大民营房企。
2016年:
公司更名为"中国恒大集团",开启多元化战略(地产、金融、文旅、健康、农牧等)。
2017年:
股价达历史峰值(最高28港元,市值超4000亿港元)。
许家印以2900亿元身家首次登顶胡润中国首富。
提出2020年目标:总资产3万亿、年销售8000亿、年利税1500亿。
暴雷-清盘-退市
2021年:流动性危机爆发
9月:恒大财富爆雷,理财投资者围堵总部要求兑付。
12月:广东省政府派驻工作组进驻恒大,推进债务风险化解。
2022年:债务重组启动
3月:恒大系三家公司(中国恒大、恒大物业、恒大汽车)延迟发布年报,股票停牌。
7月:公布境外债务重组初步方案,未获债权人支持。
2023年:财务造假曝光、许家印被查
7月:公布2021-2022年财报,两年亏损超8000亿元,总负债2.44万亿元。
8月:股票短暂复牌,股价暴跌至0.16港元(市值21.5亿港元)。
9月: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。
10月:证监会认定恒大地产财务造假(2019-2020年虚增收入),罚款41.75亿元;许家印被罚4700万元并终身禁入证券市场。
2024年:清盘令与资产冻结
1月29日:香港法院颁布清盘令,股票长期停牌。
3月:清盘人起诉许家印、丁玉梅等,追讨438亿元股息及酬金。
5月:法院冻结许家印等人全球600亿港元资产。
2025年:退市终局
8月12日:港交所确认恒大退市,8月25日正式摘牌。
*以上根据公开报道整理返回搜狐焦点首页,查看更多